|
为深入推进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学院于近期举办了以“汇集多元智慧,启迪科研创新”为主题的学术交流活动。活动邀请陕西师范大学党静霜、张学鹏及王长崴3位优秀青年学者,通过学术报告、专题沙龙等形式,聚焦化学领域前沿动态,为学院科研创新建言献策。学院师生、甘肃省先进光电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及甘肃省高校新型分子材料功能与设计重点实验室骨干成员等共计230余人参加活动。
报告会上,党静霜博士强调科学研究要以国家战略为锚,拓学科前沿之疆,他结合自身科研经历,鼓励师生们立足国家战略需求,勇于探索学科前沿领域;张学鹏博士分享了其早期研究中的多次失败案例,表示科研的荣耀永远藏在挫折背后,鼓励师生以平常心面对困难,并强调“科学没有捷径,热爱与坚持是唯一的通行证”;王长崴博士介绍了其在机器学习驱动的碳纳米材料研究、金属卟啉配合物电子结构调控及其催化能源小分子转化和化学键本质研究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王长崴表示,科学研究中要保持好奇心驱动的研究初心,培养“板凳甘坐十年冷”的定力,树立“把冷门做热、把热门做深”的创新意识。他特别强调最好的发现往往源于看似天真的提问,建议师生既要读懂教科书,更要读懂时代这本大书。活动现场互动热烈,学术氛围浓厚。
在专题学术沙龙环节,学院相关负责人系统梳理了近年来科研进展,并剖析了学科建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他表示,希望通过此次学术交流活动汇集专家多元智慧,为学院的科研创新提供新思路和新途径。与会专家及师生围绕高级别科研项目申报、高水平科研平台建设及社会服务等方面展开了深度研讨。党静霜指出,学院发展应紧密结合国家战略需求,加强前沿领域研究。要加强在新能源材料、绿色化工、低碳技术等方向重点布局,同时注重交叉学科融合,提升创新能力。王长崴从产学研协同角度提出建议,强调必须紧密对接产业痛点,推动“基础研究-技术开发-产业应用”全链条创新,高校的科研选题应当从产业中找问题,成果最终要回到产业中去检验。针对化工行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袁焜教授提出,学院需打破传统学科壁垒,推进“化工+人工智能”、“化工+环境科学”等交叉学科课程体系建设,同时强化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可以借鉴‘订单式’培养方案,邀请企业导师参与教学设计,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接触实际工程项目。此外,他建议增设技术转移相关课程,提升学生的成果转化意识。
本次活动是学院“党建引领 协同创新 共谋发展”系列活动的重要部分。学院将以问题为导向,立足搜狐体育_nba虎扑篮球-直播|官网发展新阶段,聚焦高质量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难题,围绕人才培养、学科及学位点建设等持续开展专题研讨,凝聚多方智慧,为学院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撰稿:杨本群
审核:李志锋
责编:周绪境
陈玉珍
编辑:黄亚珠
编审:潘 骥
上一条:国家级教学名师、西安交通大学李继成教授应邀来我校作学术报告
下一条: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一行赴天水长城控制电器有限责任公司洽谈合作交流事宜
【关闭】